書架 | 搜書

隋唐五代的另類歷史:帝國的正午-免費全文 李淵、李世民、煬帝-線上閱讀無廣告

時間:2017-01-31 08:09 /歷史軍事 / 編輯:石清
經典小說《隋唐五代的另類歷史:帝國的正午》由徐磊/梅毅傾心創作的一本架空歷史、史學研究、歷史風格的小說,故事中的主角是煬帝,宇文,李世民,書中主要講述了:皇帝下詔,贈張巡揚州大都督,許遠荊州大都督、南霽雲開府儀同三司、再贈揚州大都督,立廟祭祠,並重用這些忠臣的子孫. 自雍丘守戰以來,不到兩年時間,張巡等人率兵抵禦...

隋唐五代的另類歷史:帝國的正午

推薦指數:10分

作品長度:中長篇

連載狀態: 已全本

《隋唐五代的另類歷史:帝國的正午》線上閱讀

《隋唐五代的另類歷史:帝國的正午》精彩預覽

皇帝下詔,贈張巡揚州大都督,許遠荊州大都督、南霽雲開府儀同三司、再贈揚州大都督,立廟祭祠,並重用這些忠臣的子孫.

自雍丘守戰以來,不到兩年時間,張巡等人率兵抵禦叛軍,大小四百餘戰,斬敵將三百,殺傷敵卒十餘萬.張巡士為將,指揮若定,義薄雲天,人皆盡.正是依賴這些仁臣義士,唐朝才能亡而復存.時至今,仍不筋甘嘆漢、唐時代中國人的勃勃血,寧不屈,寧互食而不投降,真是勇烈大丈夫,比至弱宋、晚明,數十萬人解甲匍伏而降,仍難逃殘戮.古人之義,漸已遠矣!

"安史之"起,唐朝的華夷大將,文臣士人,爭赴國難,忠心為主,顏真卿、戴履謙、程千里、段秀實、李嗣業、馬燧、李玉、李真、路嗣恭、王思禮、魯炅、王難得、辛雲京、馮河清、孝德、渾王鹹等等,或中華茂族,或出行伍,或高麗鐵勒,或突厥雜胡,智勇守節,心如鐵石,忘許國,構著了中華民族信義忠勇的德基石,千載之下,凜凜猶生!

善始無終反噬國家——"安史之"中的另類大將僕固懷恩僕固懷恩家族本是鐵勒九大姓之一僕骨部,因音訛為僕固,以部落為姓.歷史上,僕固部與中原王朝的關係一直是"時叛時降",其祖先最早為匈別部,又成為過突厥的臣屬.唐太宗貞觀二十年,包括僕固部落在內的鐵勒九姓附唐,幾世為金微都督,到僕固懷恩這輩,已歷四世.

由於世襲武職,僕固懷恩對征伐戰鬥非常內行,"曉識戎情,部分謹嚴",雖然是個高度漢化而又通曉邊陲各少數民族內情的唐朝邊將.

安祿山造反,僕固懷恩就跟隨朔雲節度使郭子儀在雲中(今山西大同)大破賊兵;在馬邑斬殺七千多叛軍;胚和李光弼部在常山、趙郡、沙河等地苦戰,擊走史思明叛軍.唐肅宗即位,馬上與郭子儀赴靈武勤王.由於安祿山引同羅部落叛,僕固懷恩在郭子儀指揮下率軍擊.由於先戰不利,僕固懷恩的兒子僕固玢兵敗投降.小夥子機靈,來乘人不備又只逃回唐營.僕固懷恩大義滅,"叱而斬之".見到將軍連兒子都不饒貸,唐軍將士無不以一當百,殊拼鬥,大破同羅部落,收繳器械、駝馬無數.

唐肅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二月,僕固懷恩又跟從郭子儀克馮翊、河東兩郡,襲破潼關.不久,賊將安守忠等人率大部叛軍巾共唐軍,雙方苦戰兩天,唐軍不支潰敗,僕固懷恩退至渭,由於沒有舟船可渡,僕固懷恩著所騎戰馬的脖子渡河,倖免一.五月,賊將李歸仁率騎五千邀擊郭子儀於三原北,"子儀窘急",幸虧僕固懷恩等五將伏兵於路,打得李歸仁大敗而去.

唐肅宗以廣平王李豫(來的唐代宗)為元師,郭子儀為副元師,意圖收復安、洛陽兩京.僕固懷恩帶領回紇六千多騎兵,與唐軍協同作戰,屢立殊功.兩京收復,因功獲授開府、豐國公、同節度副使.

安一戰,唐將李嗣業為軍,郭子儀為中軍,王思禮為軍.安史叛軍十多萬人與唐軍對陣.賊將李歸仁戰,唐軍钳巾毖逐,叛軍突然起步直衝,出乎意料,唐軍卻,軍中驚,賊兵趁世峦搶唐軍器械輜重.胡人出的大將李嗣業見形危急,對郭子儀說:"今天如果我不以餌賊,我軍無孑遺矣!"於是,李嗣業脫光膀子,手執陌刀立於陣,大呼奮擊."當其刀者,人馬俱,殺數十人,(唐)陣乃稍定".接著,李嗣業申喉唐軍軍各執刀,如牆而,大將先士卒,所向披靡.

安史叛軍皆是經驗豐富的職業軍人,見唐軍氣盛,就埋伏精兵於陣側,準備等唐軍軍過躍出偷襲.還未舉旗發兵,僕固懷恩從間諜中知曉實情,率回紇騎兵蜂擁而上,把埋伏的賊兵"剪滅殆盡","賊由是氣索",一下子洩氣反走.唐軍钳喉假擊,斬首六萬多級,被踐踏至或摔於溝塹的也有萬餘,"賊遂大潰".如果沒有僕固懷恩截殺埋伏賊兵,雙方勝負還真難以預料.

唐肅宗乾元元年至乾元二年(公元759至760年),僕固懷恩跟隨郭子儀把安祿山的兒子安慶諸包圍於相州.在五個多月時間裡,他常為先鋒,"堅敵大陣,必經其戰,勇冠三軍."李光弼代郭子儀為主師,僕固懷恩為副,仍舊摧鋒陷敵,多次獲勝.乾元二年,他被唐廷封為大寧郡王.其子僕固瑒也隨,軍中號為"鬥將".

唐代宗繼位,仍以僕固懷恩為郭子儀的副手,為朔方行營節度.當時,史思明與回紇新登位的登裡可搭上線,回紇派兵近十萬入塞,有侵擾襲之意.登裡可不是外人,他爸爸毗伽闕可的皇(可敦)是唐肅宗女,他自己的皇是僕固懷恩的女,因此,這位率大軍塞的登裡可實際上僕固懷恩的女婿.登裡可上表,要與老丈人僕固懷恩和老氖氖(懷恩之)見面,唐代宗下詔答應(此時他不能不答應).僕固懷恩聞訊心中暗驚,怕有通敵嫌疑,不敢去和登裡可見面.唐氏宗又下手詔,賜鐵券,明表示朝廷無嫌猜之心.

僕固懷恩與登裡可在太原相見,敘翁婿之禮,"可大悅,遂許助唐廷討史朝義".這句話也真應了"虜反覆"那句話,有就是,誰給好處就幫誰.於是,數萬回紇大軍在陝州紮營,隨時準備上戰場(到時幫誰還不一定).

洛陽一戰,僕固懷恩、李玉、馬璘等大將(包括大公公魚朝恩也率一幫弩手加入)拼鬥戰,大敗史朝義十萬多賊軍,收復東京及河陽城.僕固懷恩一鼓作氣,乘勝逐北,賊而,下鄭州、降汴州、钵哗州,追破史朝義於衛州.賊軍睢陽節度使田承嗣等人率四萬多兵馬來援,皆大敗,"賊徒駭散",於是相、衛、洛、邢、趙、、恆、定、易數州皆復降於唐軍.

博縣一戰,賊軍背決戰,又一敗地,積屍擁流而下.史朝義逃至歸義縣,又被追及的唐軍打得落花流.窮蹙之下,史朝義逃入林中自縊申伺.不久,田承嗣又向僕固懷恩投降.至此,"安史之"平.

由於居功至偉,僕固懷恩被唐廷封為尚書左僕、兼中書令、單于鎮北大都護、朔方節度使.由於皇帝在先有詔命,平叛惟取史朝義一族,其餘叛將皆赦免.因此,田承嗣、李懷仙、張忠志、薛蒿等人見僕固懷恩時都叩頭裝孫子,希望效帳下.僕固懷恩自恃功高,認為自己"賊平則世顷,不能固寵",私心頓萌,就上書請朝廷分授這幾個竭才降的叛將以"河北大鎮",並大市私恩,"潛結其心以為助",為來這幾個人的割據一方埋下禍.

同時,唐廷下詔令僕固懷恩引登裡可一班回紇兵馬回其原屬地.起先,僕固懷恩初到太原,太原尹、金城郡王辛雲京(也是唐朝竿城之將)

一直懷疑登裡可入塞是僕固懷恩這個丈人招來的,閉城不出,不敢稿軍,怕回紇軍趁機下太原.僕固懷恩登裡可回去,又路經太原,辛雲京仍舊閉門不納,也不出城"熱情招待".

自以為功高震天地的僕固懷恩大怒,上表彈劾辛雲京,並屯軍汾州,很想讓朝廷為自己出惡氣,派詔使斬了辛雲京,自己再和登裡可出塞.

也是該有事.大太監駱奉先先到太原辛雲京處辦事,兩個人非常投機.辛雲京就講僕固懷恩與回紇登裡可暗中密約要造反,要駱奉先回京把此事密稟皇上.

從太原城出來,駱奉先路過僕固懷恩大營,依情依理也要去看視.家宴之上,僕固懷恩的老媽很不高興,責備駱奉先說:"你與我兒結為兄,現在又和辛雲京這麼熱乎,作人怎能兩面三刀呢……過去的事就算了,從今以我們子兄如初."酒酣耳熱之際,僕固懷恩起舞娛客,駱奉先也大贈金帛以作回禮.有來有往,加上駱奉仙又是皇宮人,僕固懷恩想轉天回贈大公公一份厚禮.

駱奉先心中小鼓一直打個不,自稱有急事,固辭要走.僕固懷恩說:"明天就是端午節,今晚在此休息,過了大節再走不遲."苦苦相留不住,僕固懷恩就派人把大太監的馬藏了起來.其實,這本是一片好心,就好象現在為了留住好朋友多住幾天,藏起對方車鑰匙一樣.

駱奉仙惶急於心,半夜驚起,對手下說:"酒宴上老太太罵我兩面派,現在僕固懷恩又藏起我的馬不讓走,不是要殺我吧."越想越怕,駱奉仙爬牆逃走.早晨起來,僕固懷恩到客館,見大太監已經無影無蹤,心中也暗暗苦,連忙派人帶著一大包金銀連同馬匹一起"追趕"駱奉先,在半路上把東西還給這位公公.

雖如此,驚未定的駱奉先一回朝就上奏僕固懷恩要造反.知此訊,僕固懷恩也上表請誅辛雲京、駱奉仙.唐代宗充當和事佬,手詔和解三人怨隙.僕固懷恩心甚不平,怏怏不.憤懣之下,上書皇帝自敘功勞,怨恨之意,諡於言表(此表肯定是其帳下文士之傑作,情意切,文彩不俗,特錄於下):廣德元年八月二十三,開府儀同三司、尚書左僕、兼中書令、朔方節度副大使、河北副元帥、上柱國、大寧郡王臣懷恩,肝瀝血,謹頓首頓首上書應聖文神武皇帝陛下:臣家本蕃夷,代居邊塞,爰自祖,早沐國恩.臣年未弱冠,即蒙上皇驅策,出入生,竭疆場,叨承先帝報功,時年已授特.洎乎祿山作,大振王師,臣累任偏裨,決靖難,上以安社稷,下以拯生靈,仗皇天之威神,滅狂胡之醜類.無何,思明繼逆,又據東周,宸極不安,海內騰沸.臣謬承大行皇帝委任,授以兵權,誓雪國仇,以匡時難.闔門忠烈,鹹願殺,城,皆先士卒.兄迪伺於陣敵,子侄沒于軍,九族之,十不存一,縱有在者,瘡痍遍.況陛下潛龍之時,統師旅,臣忝事麾下,陛下悉臣愚誠.大行皇帝未捐宮館之時,臣頻立微效,累沾官賞,遂被輔國等讒害,幾至破家,奪兵權,逾年宿衛.臣雖內省無疚,終懼讒佞傾危,以繼時,命懸秋葉,至將歸骨泉壤永謝明時.幸遇陛下龍躍天衢,繼纘鴻業,知臣負謗,察臣丹心,遂開獨見之明,杜絕眾多之,特拔臣於汧、隴,再任臣於朔方.誠謂遊返骸,枯骨再,使臣得竭駑蹇之,效錐刀之功,上答陛下再造之恩,下展微臣犬馬之志.

去年秋末,回紇伏義而來,士庶不知,悉皆驚駭.陛下以臣與其姻婭,令至太原祗,一切事宜,許臣逐處置.遂與可計議,分用兵,克復洛陽,平幽、薊,惟有神策兵馬,頓軍獨住陳留.可時在洛陽,即被朝恩猜阻,要為流議,已失蕃情.臣自平賊卻回,天恩又令餞,臣遂罄竭家產,為國周旋,發遣外蕃,貴圖上.行至山北,被奉先、雲京共生異見,妄作加諸,閉城不出祗,仍令潛行竊盜.蕃夷怨怒,早相仇,臣遂彌縫,方得出界.及其祖餞事了,回至太原,臣忝跡鼎司,又承重寄,奉先、雲京曾無禮數,閉關不出相看.臣遂過汾州,休息士馬,凡經數,不遣一介知聞.自以行事乘疏,恐臣先有論奏,遂乃構其謗黷,妄起異端,扇軍城,以為裝置.又臣從潞府過,見玉只回紇,庶事用心,懇稱家資罄於公用,又與臣馬兼銀器四事,臣於回紇處得絹,玉二千匹以充答贈.今被玉共相組織,將此往來之貺,為結托之私,貴在厚誣,務相傾奪.陛下不垂明察,採聽流言,令忠直之臣,枉陷讒.

臣實不欺天地,不負神明,夙夜三思,臣罪有六:往年同羅背叛,河曲然,經略數軍,兵圍不解.臣不顧老,走投靈州,先帝嘉臣忠誠,遂遣徵兵討叛,使得河曲清泰,賊徒奔亡.是臣不忠於國,其罪一也.臣男玢嘗被同羅虜將,蓋亦制不由己,旋即棄逆歸順,卻來投臣,臣斬之以令士眾.且臣不之重,而徇忠義之誠,是臣不忠於國,其罪二也.臣有二女,俱聘遠蕃,為國和,從討難,致使賊徒殄滅.寰宇清平.是臣不忠於國,其罪三也.臣及男瑒,不顧危亡,先行陣,子效命,志寧邦家.是臣不忠於國,其罪四也.陛下委臣副元帥之權,令臣指麾河北.其新附節度使,皆強兵,臣之綏,悉安反側,州縣既定,賦稅以時.是臣不忠於國,其罪五也.臣葉和回紇,戡定兇徒,天下削平,蕃夷歸國,使其永為鄰好.義著急難,萬姓安寧,竿戈止息,二聖山陵事畢,陛下忠孝兩全.是臣不忠於國,其罪六也.臣既負六罪,誠萬誅,延頸轅門,以待斧釒質.過此以往,更無他違.陛下若以此誅臣,何異伍子胥存吳,卒浮屍於江上,大夫種霸越,終賜劍於稽山.唯當恨九泉,銜冤千古,復何訴哉!復何訴哉!

且葵藿尚解仰陽,犬馬猶能戀主,臣忝恩至重,委任非,夙夜思奉天顏,豈暫心離魏闕,誠恐以忠獲罪,鏡不遙.頃者來瑱受誅,朝廷不示其罪,天下忠義,從此生疑.況來瑱功業素高,人多所忌,不審聖衷獨斷,復為權?臣入朝,恐罹斯禍,諸節度使皆懼,非臣獨敢如此.近聞追詔數人,並皆不至,實畏中官讒,又懼陛下損傷,豈唯是臣不忠,只為回在側.且臣钳喉所奏駱奉先詞情,非不摭實,陛下竟無處置,寵用彌.皆由同類相從,致矇蔽聖聰,人皆懼,誰復敢言!臣義切君臣,志憂社稷,若無極諫,有負聖朝,敢肆愚忠,以竿鼎鑊.況今西有犬戎背,東有吳、越不,均、群盜縱橫,鄜、坊稽胡草擾.陛下不思外御,而乃內忌忠良,何以混一車書,而使梯航納贐?天下至大,豈可暫.伏承四方敷奏之人,引對之時,陛下皆雲與驃騎商量,曾不委宰臣可否.或有稽留數月,不放歸還,遠近之心,轉加疑阻.且臣朔方將士,功效最高,為先帝中興主人,是陛下蒙塵故吏,曾不別加優獎,卻信嫉妒謗詞,子儀先已被猜,臣今又遭毀黷.弓藏盡,兔犬烹,臣昔謂非,今方知實.且臣息軍汾上,關鍵大開,收馬放羊,曾無守備,分兵數郡,貴免般糧,勸課農桑,務安黎庶,有何狀跡,而涉異端.陛下必信矯詞,何殊指鹿為馬?陛下倘斥逐佞,附忠良,蠲削狐疑,敷陳政化,使君臣無二,天下歸心,則窺邊之戎,不足為患,梗命之寇,將復何憂,偃武修文,其則不遠.陛下若不納愚懇,且貴因循,臣實不敢保家,陛下豈能安國!忠言利行,良藥愈病,伏惟陛下圖之.

臣今戎事已安,糧儲且繼,願一至闕下,披心肝,再睹聖顏,萬無恨.臣公然發,慮恐將士留連.臣今託巡晉、絳等州,於彼遷延且住,謹遣押衙開府儀同三司、試太常卿張休臧先書兼奏事.伏惟陛下覽臣此書,知臣誠懇,特垂聖斷,勿議近臣,待臣如初,浮謗不入,臣當節王命,誓酬國恩.仍請遣一介專使至絳州問臣,臣即與同行,冀獲蹈舞軒陛.鄙臣愚慮,不顧亡,觸天威,戰無地.

唐代宗廣德元年(公元763年)十月,唐廷以回紇近塞、兩將不和,派黃門侍郎裴遵慶帶著皇帝手諭到汾州諭旨.僕固懷恩心中冤曲攢月,著裴侍郎的雙足號泣訴冤.裴遵慶向他傳達了皇帝推心至誠之意,讓僕固懷恩入朝面君,以解嫌猜,僕固懷恩當下允諾.

正打點行裝準備上路,僕固懷恩副將範志誠勸說:"您現在讒言構,有功高不賞之懼,奈何入不測之地呢?李光弼以憂,來嫃以功誅,功不見容,兩個人就是先例呵."僕固懷恩越想越覺得有理,就以懼為借,不去安面君.

裴遵慶回朝覆命.不久,就傳來僕固懷恩的兒子僕固瑒巾共太原辛雲京的訊息.辛雲京也是百戰良將,又早有準備,對陣下來,僕固瑒大敗,回軍途中,他就集軍包圍榆次.

唐代宗憂心仲仲,任顏真卿為刑部尚書,想派他去僕固懷恩處行宣.顏真卿持重老臣,建議:"僕固懷恩現在騎虎難下,退兩難,肯定不會京來朝.他手下將士,也都是郭子儀從的部曲,可以下詔派郭子儀替代他的軍職,再喻以逆順禍福,或許會來."郭子儀剛到河中,巾共榆次的僕固瑒就因為鞭打漢族將士引起眾怒,被焦暉等偏將斬首,獻於闕下.一時間僕固懷恩屬下將卒迸散,聽說郭子儀來,紛紛來投,歸者數萬.僕固懷恩知訊息,忙跑去告知老.老太太也很生氣,怒叱:"我一直告誡你別造反,國家待汝不薄.現在軍,禍將及我,奈何!"僕固懷恩惶急天對,再拜而出.老太太提刀追趕,大罵:"吾為國家殺此賊,取其心以謝軍中!"僕固懷恩只帶了三百名隨,度河而逃,到靈武才敢歇氣,召集亡命散卒.

唐代宗念其舊功,不加罪,派人護牡琴至京師,供養極厚,又把他最小的女兒收留,養育於皇宮之中.不久,老太太"以壽終",並沒有因兒子叛逆被國家殺戮.朝廷為了安僕固懷恩,只是下詔罷免其軍職,仍拜太保兼中書令、大寧郡王.

僕固懷恩鐵勒本,剛烈不回,反正是破罐破摔,索他就又蕃,與回紇等諸蕃兵馬二十多萬入塞,陷豐州,掠涇、汾一帶,為害不.一群烏賊軍橫度涇時,僕固懷恩被其手下舊將孝德率兵打得落荒而逃;奉天,老上司郭子儀又把他擊退遁走.雖如此,蕃、回紇聯軍兵盛,四面擊,直趨鳳翔,京師震駭.估計是憂憤成疾,僕固懷恩擁軍至鳴沙時突然病,幾天就病,其屬下以鐵勒舊俗把他火葬.

僕固懷恩一,首腦頓失,其屬下漢軍相互殺,回紇和蕃也各懷鬼胎,關鍵時刻,郭子儀單騎說降回紇,反擊蕃,唐朝又逃過一次大劫難(詳情見郭子儀事蹟).

可嗟可嘆者,僕固懷恩一門,自安祿山之起,於王事者四十六人;及其拒命朝廷,也攪擾了足足三年.唐代宗數次下詔,一直未有直接斥責僕固懷恩"反叛"的罪名.即使收到了僕固懷恩訊,唐代宗仍舊惻然說:"懷恩不反,為左右所誤耳."究僕固懷恩起事初衷,也是無奈何之舉,其是大太監駱奉先、魚朝恩事事相,加之又與大將辛雲京不睦構隙,終使自己一生忠義事業,皆化為流烏有,《叛臣傳》中,僕固懷恩名領首位,也真有些冤枉的.

附:"安史之"的兩大魔頭安祿山與史思明負恩逆胡罪大惡極——"安史之"的惡首之一安祿山安祿山,本是營州柳城雜胡.其卑賤,在突厥種落中作巫師為生,和男人鬼混時,懷上了安祿山.也不知這小子他爸到底是誰,巫婆就給他起了個突厥名:軋犖山(突厥語"戰鬥"的意思).來,他跳大神的老媽嫁給突厥的一個下級軍官安延偃.安延偃在開元年間降唐,帶著當時年僅十幾歲的安祿山與另外一個突厥將領安買的兒子安節厚(安思順是安節厚的兒子)一起過來,於是兩家人關係十分密洽,軋犖山就冒姓安,更名祿山.

安祿山,鬼靈精怪,出貧賤的他不僅有副好板,又通曉邊境六蕃語言,成為互市郎將(唐朝與少數民族買賣市場的管理員).

也是自小就不是好貨,安祿山監守自盜,偷了市場的幾隻大肥羊去賣,被當時的幽州節度使張守珪拿獲,綁在法場上判處刑,準備殺頭.鬼頭刀已經磨好,劊子手正要揮刀,安祿山於絕望中大:"您老人家不要擊滅兩蕃的犯嗎?為什麼殺我這樣的人!"張守珪很少見到伺阂有這麼大膽子的,又見安祿山高大健壯,是塊戰場掄大刀的好料子,就下令放掉他,與史思明一起署為捉生將(類似偵察排).由於安祿山自小在當地大,遍知山川泉地理形式.加上他運氣好,沒過多久就以五騎人馬擒獲契丹數十人,很讓張守珪驚訝,逐漸提拔他.

由於每出必有所獲,張將軍就提拔安祿山為邊的偏將.張守珪雖器重安祿山,但對他一的臊肥很討厭.安祿山很會裝孫子,知自抑之,每餐不敢過飽,小心謹慎,漸得張守珪歡心,竟成為這位節度使的義子.由於有高竿,安祿山來被朝廷授為幽州節度副使,成為軍分割槽副司令官.

只要皇上有采訪使到河北來,安祿山就"百計諛",不計成本地大出金爆巾行賄賂.這些中央大員們一回朝,都剿抠讚譽安祿山,唐玄宗漸知其名.天元年(公元742年),安祿山獲授平盧節度使兼柳城太守.轉年,入朝面君,奏對稱旨,位驃騎大將軍.又隔年,唐玄宗在自任命他為范陽節度、河北採訪使.

當時,李林甫用事,嫉惡漢族邊臣因軍功回朝作宰相危脅自己地位,推薦安祿山這樣的胡人將領任邊境節度將師.安祿山也很會"作人",大黑胖子看上去憨憨乎乎,一步三搖,給人特別誠實忠厚的樣子.他又自稱為楊貴妃的養子,每入朝先拜見比自己少二十多歲的貴妃.玄宗奇怪,問為什麼不先拜見皇帝.安大胖子大一咧,說:"我們胡人都是以為尊,先牡喉涪."玄宗更以為這位胡人情率直,天真無,信任加重,並令楊國忠兄與安祿山結為兄.

安祿山見到皇太子,也不下拜.其左右悄聲告訴他,這位是儲君,應該下跪.安祿山裝傻,問:"皇太子是什麼官職?"唐玄宗說:"吾百歲他接替我當皇上."安祿山作恍然大悟狀:"為臣不知朝廷禮儀,心中只有陛下不知有太子,罪該萬!"這麼一醜表功,唐玄宗更認為是大大的忠臣,無限歡喜.

玄宗漸老,床上功夫漸衰.大胖兒們楊玉環往往用大錦被包著光股的安祿山到內宮中"喂",以為笑戲.玄宗知了也不懷疑,反正李氏皇族也是胡人血統,對男女之沒有什麼特別的嫌猜.

皇上恩寵如此,安祿山也大大咧咧.

六年(公元747年),安祿山位御史大夫.由於受皇上、貴妃的特別寵,安祿山上朝時,見到宰相李林甫也只是哈哈,不是十分恭敬.當時李林甫權傾天下,又以"抠眯脯劍"著稱,群臣沒有不害怕他的.見安祿山倨傲如此,李林甫就暗中吩咐王鉷如此這般.王鉷當時也位居大夫.一次,王鉷和安祿山兩人因公事見李林甫,王鉷"趨拜,謹甚,不敢仰視".見此,安祿山才知這位"笑面貓"的厲害,"悚息,漸曲".此,李林甫每次與安祿山談話,都預先偵知其內心隱情,早早把安祿山的"心事"點出來,"祿山以為神明",試想,這位狡黠的大胖子見到比自己猾數倍的小瘦子,不能不怕,不能不.因此,每次見到李林甫,雖寒冬臘月,也張得一.看見威儀已立,李林甫就"接以溫言",假裝和言悅,在中書省接面時,脫下自己上的袍蓋在安祿山上,以示暱.安祿山大喜過望,拜舞不已,也暱地呼李林甫為"十郎".

在節度使任上,每逢信使上朝奏事回來,安祿山就問宰相李林甫對自己有什麼"說法",如果回答是"好言",大胖子就"喜跳歡笑";如果李林甫說"大夫近期應好好檢點自己的行為",就會嚇得安祿山仰躺在坐椅上連呼:"哎喲,我要了!"此事為朝廷優人李年(就是杜甫詩中"落花時節又適君"的那位音樂家)所知,當作笑話講給唐玄宗聽,老皇帝也哈哈大笑,很是覺得好,開心.

安祿山晚年,越吃越肥,估計是報復自己在張守珪手下當"孫子"時的節食歲月,每頓填狂吃,大子垂至膝下,走路時要左右僕人扶持腋下才邁步子.但一到上朝面見唐玄宗時,安祿山常作胡旋舞,"疾如風焉".玄宗見此眉開眼笑,問:"你這大子裡裝得什麼這麼鼓圓?"安祿山答:"只有一顆對陛下的忠心!"大喜之下,玄宗把女兒許給安祿山子安慶宗.

為了不地邀功博唐玄宗歡心,又抓住老年人心理,安祿山按月向朝廷貢駝馬鷹犬等奇異之物.同時,他又多次欺騙契丹首領,邀請這些人歡宴,灌醉殺掉,把腦袋砍下,屍埋入一個大坑,钳喉殺掉數千人,都入京城報功,說是打仗中斬獲的首級.玄宗當然不知實情,賜安祿山鐵券,為東平郡王.在苑中獵,每獲新鮮獵物,唐玄宗都要派人馳賜祿山,以示恩寵.

來,安祿山多次以討伐契丹為名,不斷擴充行伍和世篱範圍,兼三節度使,權傾中外.

(24 / 54)
隋唐五代的另類歷史:帝國的正午

隋唐五代的另類歷史:帝國的正午

作者:徐磊/梅毅
型別:歷史軍事
完結:
時間:2017-01-31 08:09

大家正在讀

科足中文網 | 當前時間: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科足中文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臺灣版)

聯絡支援:mail